集团动态

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来源:集团党委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5-04-03 15:51:47

2024年,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以下简称“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奋力打造植根岭南、服务湾区、放眼世界的文化领军企业,连续5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一、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1.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五学联动”机制,编印学习资料索引,引导推动各级企业党组织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定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工作方案,明确6项重点、9项安排,对各级党组织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出全面部署。集团党委召开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组织全体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开展集中轮训,各党支部结合“三会一课”开展集中学习和研讨交流,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结合实际出台《集团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20条改革举措,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贯彻下去,推动集团改革发展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全力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出版传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策划出版《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论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丛书》《新质生产力简论》等理论读物。充分发挥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重点主题出版物发行,全年发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文件及学习辅导材料等重点政治读物超500万册,助力南粤大地掀起理论学习热潮。

3.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召开意识形态专题会议和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议,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预警、排查、处置工作机制,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和价值导向,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强化出版物导向审核和内容把关,开展编校质量专项检查和问题整改。抓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强化对所属新媒体平台日常监管,切实守好守牢出版传媒领域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二、深化出版主业改革,全面助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

1.主业改革助推高质量文化供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高品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旗下花城文学院聚拢全国名家资源,陈晓明、葛剑雄等名家学者受邀讲授13期“花城文学课”。拓展文学传播场域,举办《花城》45周年暨第八届花城文学奖颁奖典礼,受到文学界广泛关注。《花城》杂志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文学作品类排名中升至第二位。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策划出版的《西藏妈妈》《时节养生——中国人的健康智慧》入选年度“中国好书”,《花猫花猫你别闹》等7种图书入选2024年“中国好书”月度好书榜,《时节养生——中国人的健康智慧》《当世界变得不一样》入选2024年全国优秀科普图书。《我的阿勒泰》成为年度现象级图书,李娟全系列作品累计印量突破500万册。落实岭南文化“双创”工程,由5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5年打造、510万字的展现岭南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岭南文化辞典》正式出版。加强与头部策划企业战略合作,《小屁孩日记》全年销量超146万册,“高中提分笔记”系列超850万册,引进“神奇校车”系列、DK系列等头部产品。发力定制出版,重点打造“新华翰墨”品牌,拓展短视频直播新赛道,《漫画讲透黄帝内经》销量突破150万册。南方出版传媒发展智库入选国家重点出版智库。

2.主题出版讲好新时代奋斗故事。聚焦重点、解析难点、引导热点,整合资源做强做优主题出版。《20世纪中国美术新论丛(第一辑)》等16种选题获得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地图集》等8个项目增补进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幸福的旋律:西藏脱贫交响曲》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大湾》等5个项目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11个项目获得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服务“百千万工程”,先后推出《广东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实践丛书》《“百千万工程”——把短板变成潜力板的广东打法》等主题出版物,展示我省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的非凡成就。围绕深中通道、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工程,推出长篇纪实文学《龙腾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设纪实》《脉动大湾——国家超级地下调水工程纪实》等,讲好奋斗者故事。

3.教育出版积极践行育人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教材质量,致力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集团自主研发的16科96册教材列入《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教材选用取得重要突破,粤版教材新增9个地区学科选用,人教版教材新增20个地区学科,在粤市场占有率创历史新高。粤版教材教辅在四川、北京等省外多地选用取得新突破,业务规模稳中有升。稳步拓展职业教育出版,2种职教教材入选“十四五”全国技工教育规划教材,13种入选首批省“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一体化供应模式。

三、彰显国有文化企业使命担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1.全力保障教材发行。持续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事业,整合上下游资源,优化编印发协同联动机制,统筹全省新华书店、教育书店力量,克服教材供型晚、印刷发行周期压缩、恶劣天气多发等不利影响,高效组织全省运力,提高到货发货周转效率,全年发行中小学教材3.99亿册,圆满完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政治任务。

2.持续擦亮全民阅读品牌。以“书香广东”建设为抓手,新建及改造“新华悦读空间”107家,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成功举办2024南国书香节,设立法国主宾国馆和新疆主宾省馆,首次设立喀什分会场、推出“茅盾文学奖”大讲堂,覆盖人群超5000万人次,媒体曝光超4亿次,为人民群众奉上一场高质量阅读盛宴。联合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全民阅读促进会,牵头推进广东省全民阅读促进会筹备工作,全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千余场,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直达基层,为深化全民阅读贡献出版力量。

3.着力加强文化载体平台建设。坚持以重大文化产业平台项目带动,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致力打造集出版、印刷、发行、创意设计、数字传媒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群。广州国际文化中心顺利封顶,着力打造广州城市文化新标杆。岭南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工程提前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广东数字出版中心有关项目加快推进。实现基层新华书店教育服务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全省建立735个网格,有效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教育书店做精校园服务,建成首批8家校园共享书屋,助力“书香校园”建设。

四、立足湾区放眼世界,推动文化“走出去”结出硕果

1.助力人文湾区建设。树立大文化观,打好粤牌、侨牌、湾区牌,多措并举助力人文湾区建设。落实“大湾区合作出版计划”,成立香港青少年中华文化传播与出版中心,推出《读懂中国》《古诗词中的澳门》《大湾风起恰少年》等优质图书。在澳门地区举办“南国书香节·粤澳共读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出版合作共同体,联合举办内地与澳门课程发展及教材编制研讨会,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在香港、澳门地区中小学校举办320余场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校园书展和历史文化活动,厚植港澳青少年家国情怀。

2.着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全年图书版权海外输出319种,与58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南海I号”船说》等12个项目分别入选2024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和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中国娃娃》等3个版权输出案例入选2024年“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主办第八届中国科技出版“走出去”研讨会,推动科技图书版权输出。

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服务保障民生福祉

1.食品产业有力保障民生供应。集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创新驱动,大力推动民生服务领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食品冷链新动能,主动调整客户结构,冷库利用率达95%,冷库创利能力居行业首位。向终端配送业务转型,全年完成配送业务近2亿元,完成7000吨广州市重要商品储备任务。持续做强畜禽种业“芯片”,广弘3号小白鸡培育技术获发明专利,有望成为国内首个四系配套小白鸡新品种,广弘农牧惠州基地顺利通过国家核心育种场性能测定验收。努力扩大畜禽养殖产能,河源中国国鸡种业基地顺利完成产能转移,达产后年产能5000万羽,兴宁生猪养殖基地成为省内屈指可数的蓝耳双阴猪场,有力保障食品供应的持续稳定。

2.医药康养生物产业造福于民。着力破解医药板块经营困局,整合集团旗下两家医药企业资源,打通经营管理架构,优化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医药板块健康发展。成立医药集团(深圳)公司,探索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综合型医药商业平台。布局生物科技新赛道,清大智兴与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签署项目投资协议,年产2万吨PDO项目完成立项,中山广弘生命健康项目稳步推进,进一步提升为民造福的责任和担当。

3.文教旅体协同发展。通过统筹管理粤教国际、广东文教智谷、省教育服务公司、省体育发展总公司等企业,有效激活文教旅体融合发展合力。省体育发展总公司积极参与十五运会市场开发前期工作,并被遴选为市场开发实体机构。拱北中旅在经营业务和组织架构方面深化改革创新,“经珠港飞”项目地接旅客上万人次;成功举办香港童军大露营活动,吸引世界各地4400余名青少年参与,为大湾区研学品牌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广东文教智谷平台差异化打造一批课程资源丰富、配套服务完善的特色园区,其中清远园区全年接待研学师生人次过万,潮州园区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服务师生8.5万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聚焦落实“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紧扣产业抓手,构筑纵向帮扶“强引擎”。联合汕尾市城区政府组织开展联合招商大会,推动集团下属4家企业和深圳光明区5家企业分别与城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内外11家企业与城区政府签署合作项目,在文旅、新能源、农业养殖等方面达成投资意向。协调推进“广东绿色智能印刷包装产业园”重大项目,推动召开省印刷复制业协会十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暨汕尾市城区推介招商会议,促成汕尾城区与印刷包装企业互访调研,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致力做大做强城区文旅经济,培育壮大“海洋牧场+文旅”优势产业,协助组织开展“中国蚝乡 蚝情万丈”第三届汕尾晨洲蚝文化节活动。组织旗下拱北口岸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团队进驻汕尾城区,研究制定《凤山祖庙旅游区委托运营方案》,推进凤山祖庙旅游区打造5A级景区,进一步提升凤山妈祖旅游区的知名度。协助推动汕尾城区马宫街道长沙村“挪咖公社”整村运营项目落地,开发古炮台、长沙渡口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民宿、农家生活体验等与红色文化、海旁街景观有效结合,发展“红色文化+乡村旅游”,推动当地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2.聚力美丽乡村,打造纵向帮扶“硬支撑”。协同发挥纵向帮扶牵头单位广东省司法厅、组团单位珠江水利委员会的资源优势,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工作,促进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人居环境提升有机结合,统筹谋划水土流失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村庄防洪排涝整治提升和绿化美化等措施,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农村生活水平。梳理汇总特色农副产品清单,协同发动各有关单位,在节日慰问品采购方面向当地农副产品倾斜,加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协助制定《汕尾市城区工会乡村疗休养活动实施方案》,积极发动组团单位各级工会到城区开展乡村疗休养、春秋游等工会活动,加快推进消费帮扶工作。

3.加强公共服务,提升纵向帮扶“向心力”。发挥集团文化资源优势,助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完成援建香洲街道新华悦读空间、马宫街道新华悦读空间等文化阵地,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了集阅读、学习与交流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大力支持帮扶工作队,联合广东省慈善总会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到汕尾市城区捷胜镇卫生院开展“大爱救心”义诊筛查活动,有效解决40余户困难家庭先心病、风心病患者就医难题,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得到专业的“救心”筛查诊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