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预期近万亿职教市场,出版准备好了吗?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发布时间: 2022-02-21 10:11:00

1月16日~17日召开的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2月15日,教育部教材局印发《教育部教材局2022年工作要点》,要求推进统一使用中等职业学校三科统编教材,助力完成统编教材决策部署的决胜之战——2022新年伊始,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信号频仍。

刚刚过去的2021年,正是职教发展的利好大年,如首次以党中央名义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地方政府积极履行发展职业教育主体责任,强化政策配套力度;“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遴选有序进行,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规范化保障……一时间,职业教育备受资本青睐,线上职教培训机构纷纷入局。

各方关注的职业教育市场这块“蛋糕”到底有多大?出版机构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有哪些新的市场机会? 


“分蛋糕”者众,未出现头部效应

  

德勤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20年疫情影响下市场仍保持增长,规模达6505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增速将达12%左右,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029亿元。“职业教育与新技术、新发展息息相关,未来在政策助推与科技赋能下,极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版图中最活跃的板块。”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学校图书装备分会理事长常汝吉表示。

纵观整个职业教育产业链,上游由配套服务商、平台服务商、师资服务商和内容服务商构成;中游由学历和非学历的职业教育服务商构成,主要提供教育和培训服务;下游则为职业教育需求方,其中现阶段学历职业教育主要面向15~22 岁的学生,非学历职业培训的受众则更为广泛,基本覆盖了16~50岁的人群(见图)。 


image.png

职业教育市场产业链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部、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多鲸教育研究院整理)


结合教育属性来看,这块职教“蛋糕”可大体分为教材、教辅与培训课程。作为上游内容服务商,职业教育教材教辅出版策划机构与跨越上中游的教培机构之间的“抢食”早已开始。有业内人士透露,二者之间的份额占比约为7∶3或6∶4,出版策划机构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更多领域的竞争者入局,这条赛道显得越发拥挤。

职教教材一直以来是“蛋糕”的最大份额。近日,教育部印发的《“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分批建设1万种左右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出版机构的市场机会进一步显现。

随着利好政策持续推出,学历类职业教育招生人数显著增加,学历职教地位显著提升,职教教材也迎来新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学历类职业教育教材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专业课教材、校本课程教材三大类。首先是语文、政治、外语、思想政治、法律伦理等公共课教材,是占比最大的板块,属于各专业的必修课,最初由指定的七八家出版社出版。其次是专业课教材,种类不断增加,是各家出版社塑造专业品牌的“香饽饽”,也是出版社与职业院校开展广泛合作的重要纽带。再次是校本教材,通常是由一些职业院校结合地域与院校特色需求,从各种课堂模式中开拓出的教材类型。这类教材主要供本校师生使用,适用范围小,且限于不得替代专业教材的政策,目前依然属于有限的探索。

有业内人士坦言,民营教育机构以往靠政策灵活打“直销牌”,然而随着教育部为教材教辅进校园设立新的“防火墙”,明确了教材统一征订以及国家、地方和学校在课外读物进校园中的管理边界,出版社延伸到院校的这一传统垂直渠道更加稳固,国有出版机构在教材采购上具有更大的话语权,特别是地方出版机构基本包揽了所在省区市的大部分教材分发渠道。

职教教辅是仅次于职教教材的一大块“蛋糕”,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除数量可观的出版机构拼抢外,一批民营策划机构持续发力,不少民营职教培训机构也涉足教辅内容提供。业内人士预测,出版机构与民营策划机构的教辅市场份额占比约为7∶3。受“所有配套教材出版的教辅,须取得原创教材出版单位的授权”这一政策所限,民营策划机构近年来市场份额大幅压缩,但其渠道灵活、营销方式多元的优势仍很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塞翁失马,削薄行业利润空间的教辅新政却加速了行业数字化升级。

培训领域是职教“蛋糕”的第三大块,“攻城略地”也相当激烈,尤其是教培机构之间的抢夺。职教市场中,学历教育规模与非学历教育规模占比约为3∶7。相比于学历职业教育市场,教培机构更注重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需求,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两部分。

在政策助推下,非学历职业教育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市场化,这也给教培机构进军职教市场提供了契机。如科德教育除了发力美育赛道,还将挖掘艺术、美育师资职业培训等;高途教育称将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聚合了语言培训、大学生考试、财经、公考、教资、留学、管理、医疗等多类型职业教育业务;好未来发布“轻舟”品牌,正式进军职业教育领域;21世纪教育将继续保持以职业教育发展为主线的多元化战略……

从培训形式看,线上培训已是大势所趋,成为扩充速度最快的部分。但目前这一赛道格局非常分散,没有明显的头部效应。德勤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规模达3222亿元,占职业教育市场比重达50%左右。拥有学校渠道优势的出版机构也不会放过在线教育这个市场,虽然出版社教材配套课程与K12企业的智慧教育配备相比略显弱势,但在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中,课程内容价值将成为其扩大在线职教市场空间的又一优势。


做大“蛋糕”是必由之路


目前来看,出版机构、教培机构各自的优长与短板都十分突出。在教材教辅方面,出版机构面对新的市场需求,积极革新倒推教材“升级”,其中大部分仍处于探索阶段。线上职业教育虽吸引竞争者蜂拥而入,但依旧是我国职业教育市场最大的缺口。

缺口也意味着市场机会,补缺口的过程就是做大“蛋糕”的过程。要想改变传统职教市场视野窄、迭代慢、对市场需求了解滞后等瓶颈,采用全新的教育模式和商业模式,仅仅依靠某一方是不够的,数字化也不是“万金油”,亟需从全局做调整。某业内人士建议:“各主体除了深耕自身优势,要从多方合作的链条上寻找可能存在的新空间,将内容、技术、渠道更为顺畅地连接。”换句话说,就是一起做大“蛋糕”。

那么,新增的“蛋糕”份额在哪里?

一是打造新型教材。在职教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版机构、教培机构、职业技术类人才需求企业、职业教育院校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发展的。出版社大力挖掘校企能量,打造新型教材,并在强化垂直渠道优势的同时,携手多方开拓新渠道。而在主管部门对市场的不断规范中,教培机构也看到了更多与出版社共赢的可能性,同时深入链接校、企这两股“源头活水”。在职业教育领域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公教育官网显示,中公成立职教事业部,已与全国多所高校达成全面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融媒体产业学院、数字文创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与此同时,中公为不同行业的企业用户提供近十万门课程,还原企业大型项目实操过程,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是满足新职业需求。2021年教育部先后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遴选工作的通知》,其中重点提出“加快开发服务制造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家政托育养老等民生需求紧缺领域专业教材和对外开放需要的专业课程教材;支持建设《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新增和内涵升级明显的专业课程教材以及特殊职业教育等教材。”不少出版机构已开始策划出版相关选题,有关新职业的培训或将成为一片蓝海。

三是提升培训服务。2019年,教育部等部门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要求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时要同时获得学历证书与若干技能等级证书,在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正是教育培训服务新的增长点。2021年,《“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等多个文件均提到要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训、急需紧缺人才培训,以及人社部门审批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白名单”等政策,为众多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创业者带来更多参考。出版机构或许也能够以组织者、引领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常汝吉表示,解决好信息流与大数据的问题对于做好职业教育服务至关重要,未来出版社与校企携手打造职业教育出版基地将是一条有价值的新路径,能够更好地畅通“出版社-企业-学校”之间的信息互通,助力实操性人才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主体的每一步积累都意味着更多可能,实现整个链条的效率再迭代,做更大的“蛋糕”,正是竞争者们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