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谁和《广州传》是硬币的两面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发布时间: 2021-08-24 10:47:34

                          《广州传》(上下册精装)/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


假如是在西汉初年的某一天,你肯定得想办法去听一场演唱会。舞台属于一位叫张买的歌手,汉惠帝刘盈也喜欢听他唱越讴,还把他召到船上演唱。想来,当时多数的广州人一定是他的粉丝。

假如你很喜欢喝酒,路过酒铺时,恰好碰上店家开了一坛新酒,他们会在酒坛的封泥上钻一个孔,插入芦管,招呼客人们免费啜两口试味,称为“滴淋”。很多兜里没钱的酒鬼,眼巴巴就等着这个机会,使尽丹田之气,长啜两口免费酒,试完这家试那家,直喝得晕晕乎乎,当街当巷“㓥白鹤”(醉酒呕吐)。每天夜市散后,总有二三十个男女,烂醉如泥,瘫在街上。酒铺全是女人当家,也不以为意,一笑置之,反正酒是便宜货。

假如是在宋代,你兴许会在出门前,折一枝鲜花,装点你的鬓角。在四季如春的广州,人人头上戴花。男人也簪花。其实广州男人从汉代就开始簪花,宋代由于朝廷推动,簪花风气大盛。从咸平三年(1000)开始,朝廷每年设春秋大宴,向群臣赐花簪花。新科进士入朝谢恩、祭祀孔圣、拜谢恩师、座主时,也都要簪花。活动结束时,有些大胆的贫民、乞丐、便在半途哄抢他们头上的花朵,以沾一点喜气。

这就是不同时代里,一个个广州普通老百姓的身影,也是“你”的身影。

一个城市的历史,如何穿越时间的隔阂,给如今生活在她怀抱中的人以抚慰,以归属感以希望?答案或许可以是,给它的民生史以一个特定的书写。《广州传》清晰地描绘了广州这座城市过去生长的脉络,也给当代的广州人——无论是“老广”还是“新广”——昭示了其未来。它是独属于广州的一幅历史长卷,是广州本地人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的一条通道,也必将成为外地人爱上广州的一个理由。

为一座城市立传,就如为自己的亲人立传。

尤其是像广州这样一座拥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的城市,需要写的太多了,其叙述方式,以及作者、文本与城市的距离如何把握,至关重要。

在《广州传》中,作者叶曙明先生,选择了平视他的故土。他怀抱着对这座城市的温情与爱,却又控制住了过分强烈的情感,以文字轻柔地抚摸过这个城市的每一寸民生肌理。我想,这是对民生的另外一种致敬。从前文里那一幅幅市井生活的画面可以见得,著作者抛弃了宏大的叙述,也没有讲述太多帝王将相的故事,更没有掉书袋式地罗列晦涩的史料文献,去讨论离我们生活太远的史学命题。他只是不温不火地将一个个不同时代里,那些最平凡、最普遍的普通人的生活,娓娓道来。他的文字中,既有亲近的一面,也有一点距离感,一如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这是一种属于平民,属于生活的视角。

缘何要以如此视角来书写广州呢?这关乎作者的史观和价值观,也关乎广州这座城市的气质。著作者叶曙明在《广州传》的写作中,其史观是明晰的,就是民生史观,就是再现百姓的生活状态,其实质是不同时期的文化状态,其价值观就是人民创造历史。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著作就是写给普通老百姓读的——写出广州的气质与灵魂,展示其文化精髓。

如此书写的价值何在?

在于现实。生活在这座城的每一个人,在读了这部著作之后,都可以从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找到曾经的自己,找到现世的自己,纠正现实的人生,同时,还可以从中得到在广州生活的莫大意义和理由,乃至希望,昭示着我们行走的人生之路上缺乏的是什么,应该追求的是什么,值得慰藉的是什么。

广州真是一个淡然的城市,今夜广州爱不爱我,其实跟我爱不爱广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在这个城市中生活的人,偶或有一种疏离感,那就应该从这部书中寻找答案。

《广州传》,不仅可以让你读懂、读透广州,更可以让你向往这里,留在这里,这个与其他的一千一万个城市不一样的地方。(作者:肖风华 职业出版人)